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機制"創新研究群體
"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機制"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為張大勇教授,群體成員八人,包括林魁、葛劍平、張全國、廖萬金、牛登科、牟溥、郭延平、姜帆。涉及的研究領域包括理論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理生態學、進化生物學等。
群體多年來一直圍繞著生物多樣性形成與維持這個核心,在物種共存機制、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關系、生物適應性進化等領域開展研究。提出生物多樣性近中性理論,在中性框架下加入生活史權衡,增強了中性理論的現實意義且提高了中性理論的預測能力。發現物種間存在著環境依賴性的生態位互補效應,物種在群落中的定居順序對群落的最終結構以及生態位互補效應的強度也可產生影響,表明中性共存和生態位分化可能同時促進物種共存。發現對抗性種間關系會會限制物種在變化環境中的進化適應。在中國東北東部溫帶針闊混交林分布區,建立了自然群落殘留片斷組成的生物多樣性多尺度多過程實驗平臺,為分析氣候變化下物種的遺傳變異和適應進化,生物群落形成、演變與維持機制提供了重要支撐。對該平臺中主要樹種的研究發現,歷史和氣候變化對多樣性形成都有重要作用,說明擴散與生態位過程共同對群落構建發揮作用。
群體近5年來出版學術著作4部,發表SCI刊物論文6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American Naturalist、Evolution、Trends in Genetics等國際一流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刊物上發表了23篇論文其中有2篇文章獲得F1000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