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學院首頁北京師范大學首頁
生命科學學院
首頁» 黨建之窗» 黨建動態» 黨建資訊
詳細信息
【強國有我 先鋒力量】第十五期學習分享會——做科研,要有“另辟蹊徑”的勇氣
    2024-04-17  瀏覽次數: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重大舉措,強化黨建引領,堅定理想信念,助力學生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生命科學學院于4月16日12:30在生地樓116會議室開展第十五期“強國有我 先鋒力量”學習分享會。本次活動由崇德黨支部主辦,邀請高友鶴老師,以“做科研,要有'另辟蹊徑'的勇氣”為主題進行經驗分享,40余名同學參與活動。



高友鶴教授畢業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學習生物醫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在美國哈佛醫學院做博士后訓練,曾任講師?;貒笕沃袊t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特聘教授,基礎醫學研究生病理生理學系教授。2014年任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全國生化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先后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基礎醫學組成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URINE》雜志創始主編。高友鶴教授建議在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中開啟尿蛋白質組行動計劃,并任第一任主席。

首先,高老師分享了自己對于“另辟蹊徑”的看法,當前社會競爭激烈,不止科研,不少領域都充滿無數的挑戰和壓力,許多人都在努力尋找突破口,希望能夠脫穎而出,“另辟蹊徑”便成為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



隨后,高老師分享自己在北師大做的兩件有些“另辟蹊徑”的事情。一件是開設《走近醫學》課程,高老師認為當代大學生所受的醫學教育都是傳授醫學知識、教大家怎么做醫生,而老師希望開設一門課教大家怎么少得病,讓大家能夠主動預防疾病,并防止在醫學方面受到詐騙。另一件“另辟蹊徑”的事情是開設《文獻閱讀》課程,讓同學們在課上分享討論創新的東西以及有創意的想法。老師強調,創新對于科研至關重要,而不同人對同一個事實理解的角度不同可帶來不同深度的思考。

之后,高老師談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尿液生物標志物。最開始很多研究人員覺得蛋白質組非常有前途,在短時間內就能鑒定許多蛋白,診斷許多疾病。很多人覺得研究血液好,因為血液連接著許多組織與器官。當時高老師認為在血液研究方面,前人已做出許多重大成果,所以自己開始轉向尿液的研究。雖然“另辟蹊徑”在很多情況下是被動的,但老師在后來日復一日的研究中,逐漸看到尿液生物標志物領域有潛力、有前景的地方。



隨后,老師談及自己當初做出的回國發展的決定。在國外學習的日子里,老師每周都去書店,閱讀了大量談及我國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的著作文章,逐漸堅定選擇回國發展。在當時出國讀書工作后再回國發展的人并不多,但正是這一“另辟蹊徑”的選擇和科研報國的志向,逐漸讓老師在國內新興的生物醫學領域站穩腳跟。

當然,高老師提到不論是科研還是生活,選擇與常人不同的一段路程,必然會經歷一段孤獨的時光,這需要我們有強大的內心,有堅定的信心,而“另辟蹊徑”的決定也需要有必要的支持,例如在實驗中獲得階段性成果,才有可能讓我們在他人尚未踏足的領域走得更遠。

最后,老師結合切身經歷詳細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想要找到“另辟蹊徑”的科研方向,一定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同時還要有自己的理解與想法。我們需要先弄明白要做之事的意義,關鍵是要選擇自己感興趣、有動力、有能力開展的工作,而非總想著碰運氣。尤其是在科研尚未得到理想數據支持的情況下,若不能說服自己在做的事情有意義,恐怕難以堅持。而如果在“另辟蹊徑”的路途上一直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時,則需要冷靜思考,適時轉變。



無論是在科研還是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和創新的精神,具有“另辟蹊徑”的勇氣與信心,去探尋那些未曾涉足的領域,去挑戰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在“另辟蹊徑”的道路上,我們將不斷突破自我,發現更多的美好,也將會收獲更多的成長與進步。


 

生態學研究所 |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 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 | 動植物標本館 | 生物學通報期刊社 |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版權所有: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地址:中國 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19號    郵編:100875   進入原網站
国产男女怕怕怕免费视频